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加快建设万亿级新材料产业核心承载区和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8.5亿元、同比增长6.1%。
近日,记者从长寿区经济信息委获悉,这组亮眼的经济数据可谓“绿”意盎然,背后蕴含着一系列“绿色化学反应”:利用天然气化工废气进军氢赛道、每年23万吨氯化氢回收再利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有望提前完成……
近年来,长寿区不断提高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含绿量”,尤其是在支柱产业领域,该区以加快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改造为抓手,推动国家绿色园区建设提质见效。今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单位GDP能耗下降3%。
利用生产废气进军氢赛道,为重庆加氢站供氢
“别看这套装置个头不大,它每天可以生产高纯度氢6400公斤,满足26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用氢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万吨。”6月25日,站在占地约30平方米的氢气纯化装置前,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甲醇运行部东区主任杨涛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如何利用废气进军氢赛道。
在天然气化工领域,甲烷生产醋酸的过程会产生大量氢气,但这类氢气含有水分、甲烷、一氧化碳等杂质,达不到高纯度商用氢气的标准。以前,川维化工对这些氢气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燃烧用于烧锅炉、与氮气反应生产液氨。
展开剩余74%如何让这些纯度不高的氢气产生更大价值,这是川维化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3年,乘着成渝氢走廊建设东风,公司投入2000万元建设了国内首套以天然气副产氢为原料的氢气纯化装置。”杨涛介绍,这套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成套技术,可生产满足燃料电池供氢的高纯度氢气,而且生产效率高,满产状态下,每天可生产高纯度氢气6400公斤。
“从技术上看,这套装置的运行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步骤:变温吸附完成脱水,变压吸附去除杂质。”杨涛说,来自上游装置的副产氢气,经过纯化装置变温吸附脱除气体中的水分后,就能得到干燥的氢气,然后再经过变压吸附去除杂质,成为高纯度氢气。这些高纯度氢气通过一根长约600米的直输管道,送至重庆石油分公司长寿加氢站母站。从生产到销售“一站式”供应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提升了安全性能。
据了解,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自2023年底建成投产以来,已面向社会供氢80.11万公斤,目前全市范围内的加氢站都由川维化工供氢。同时,该项目为成渝氢走廊和西部氢谷建设提供了基础配套,还可促进氢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普及推广提速,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每年有23万吨氯化氢在这里“循环重生”
MD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服饰等领域的聚氨酯材料,其生产过程既以氯气为主要原料,也会形成氯化氢这一副产物。在长寿经开区,为解决液氯在运输、储存中的安全问题,同时实现生产原料的循环利用,一个一体化氯化氢回收项目应运而生——通过生产原料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我们给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在长寿的MDI项目提供装置配套,每年回收处理23万吨氯化氢。”重庆飞华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辜健告诉记者,2017年,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废氯化氢回收项目,接收并处理来自巴斯夫在MDI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氯化氢,经过吸收电解后,生产出99.8%的高纯度氯气,又通过约1公里长的管道,返回至巴斯夫MDI装置作为生产原料。
“我们组织技术力量,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良和科技攻关,突破了行业多项技术瓶颈,氯气转化率高达96%。”辜健介绍,这套装置不仅技术成熟可靠,与传统的隔膜电解技术相比,其安全和节能优势更为突出。自2017年投入运营以来,该装置已安全稳定运行8年,获得巴斯夫公司高度认可。
通过这种方式,每年有23万吨氯化氢在长寿经开区实现“循环重生”。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设备更新,节约电耗、减少碳排放。最近,他们还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利用二氧化碳回收捕捉技术,对热岛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再将其用于生物蛋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约17万吨。
投入45亿元让制酸尾气“超低排放”
今年5月底,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再次刷新“进度条”,其炼铁焦化工序化产制酸尾气处理装置提前进入热负荷试车阶段。
“过去,化产制酸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主要通过焚烧炉燃烧再冷凝处理后排放,但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尾气中仍会残留酸性气体和氮氧化物,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仕清介绍,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去年开始,他们着手对制酸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我们采用了更为高效和环保的技术,通过碱洗等处理工艺有效去除尾气中的酸性物质,从而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赵仕清说,该项目达产达效后,制酸装置尾气烟囱排口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雾浓度将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按照相关要求,该公司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公示目标。为此,公司总计投入资金45亿元,启动实施了包括清洁运输、脱硫脱硝除尘、原料大棚及皮带通廊封闭等在内的132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131个改造项目,余下的项目将在7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翰书
原标题:废氢变能源 废氯化氢“循环重生” 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长寿千亿GDP背后“绿”意盎然
发布于:重庆市益通网配资-配资炒股平台找加杠网-配资公司官网首页-按月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