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
人物档案:薛东,高级工程师,中圣科技(江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装备公司副总工程师、“薛东无损检测工作室”主任。主编发布国家化工行业标准,拥有中国特检无损检测高级资格,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员、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从事无损检测专业工作40年,曾在中石化集团南化机担任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
拍片、评片、分析诊断,工作室评片组一年累计评片超30万张。这看似医院影像科室医生的日常,也是薛东的日常。只是,他诊断的是肉眼看不见的钢铁之“芯”。
近日的一天上午9时,记者见到薛东时,他正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为重大化工装备做“全身体检”。很快,那些隐藏在焊缝深处、比发丝还细的缺陷就显现了出来。
“你看,这一处有淡淡的影像,从焊缝的坡口形式、焊接工艺等参数以及底片上影像的形状、位置等综合分析,这就是一条焊缝内部的一个未熔合缺陷。”刚拿起一张片子放到观片灯上,薛东就转头和记者说起了焊缝的“病灶”情况。正是这些单凭肉眼无法做到的精准判断,守护着重大装备长周期安全运行的生命线。
这是一份阻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工作。
在工业版图中,焊接技术是连接各个部件的“关键纽带”。无论是高耸入云的桥梁、承载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还是远航四海的巨轮、探索宇宙的航天器,焊接质量都直接关乎这些庞然大物的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
“比如我们服务的石化行业,如果有焊缝存在超标缺陷却未被检出,一旦设备投入运行,极有可能引发泄漏事故。届时若需停产排查缺陷位置,其难度堪比大海捞针,不仅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会导致整个化工装置系统被迫停产。”薛东介绍。
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检测对象不同、要求不同,选择不同,而薛东最擅长的就是“检他人之不能检”。
今年春天,某国际化工巨头计划在中国投资一个内孔焊换热器项目,并对外开放经营投标。但标书明确必须对内孔焊对接焊缝进行无损检测,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困扰行业多年的内部质量检测难题,一时之间难倒众人。
薛东得知后很是不甘心,他找到国际事业部立下“军令状”,“深孔焊结构是中圣的工艺技术强项,不能因为没有检测方案而拖后腿,我们一定会攻克这项难题,保障设备完全符合要求。”
受限于国内外现有检测技术,时间紧、任务急,薛东和工作室的同事只能控制变量,一遍遍改变各种检测参数、制定专项检测工艺、设计订制专用灵敏度试块,一次次进行试验,再根据结果改进检测工艺,最终成功攻克了内孔焊射线检测难题。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公司承接的内孔焊换热器项目,进一步推动焊接质量实现全流程管控。
“我们需要在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开拓思路、突破自我,用别人想不到的特殊方式方法解决特殊的难题。”一心精进技术的薛东曾在工作室提出一个口号:“做专业最精的,做行业最好的”。这些年,工作室也在薛东的带领下,一直紧随国内国际无损检测发展趋势,掌握了大量前沿无损检测技术。
在研究管子管板角焊缝棒阳极射线检测时,薛东曾在个别特定尺寸和结构的管头焊缝检测上“卡了许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检测工艺,用了近一年时间,不断变换思路、尝试改进各种方法,都没有成功。”薛东回忆,最后破局靠跳出了原有的思维模式,找到一种与大部分检测参数完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课题攻关,解决了高端装备研发中的一个大难题。
除了在技术上不断精进,薛东也时时思考与总结,最近几年,他每年都在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上发表专业论文。眼下,他又在研究相控阵检测技术、全聚焦全矩阵检测技术,意在通过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替代常规射线检测,开拓新的检测方向。
作为我国最早接受无损检测专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薛东已经扎根行业40年。“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培养更多人才。”在薛东看来,成立专项工作室,可以更好地将这类“隐形守护”技术代代相传并持续创新。目前,工作室建立了一对一师徒制,日常还有技能比武等。“我相信这些年轻人不但能把技艺传承好、掌握好,而且将来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薛东说。
益通网配资-配资炒股平台找加杠网-配资公司官网首页-按月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