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韩复榘以军事才能与胆略,成功成为了山东省的最高领导人——省主席。此后,他统治山东长达七年之久。关于韩复榘的事迹,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流传着各种版本,历史书与民间故事中都有着不同的描述。有人称他为军事天才,既能文治又能武功;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刚愎自用,野蛮粗暴,做事任性。正如历史上的人物一样,韩复榘的事迹从未缺乏争议。今天我们将一一盘点韩复榘在山东“断案”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小,韩复榘便喜欢阅读那些讲述断案的故事,如《包公案》、《施公案》和《彭公案》。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也让他在后来当上山东省主席时,开始亲自处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时常自称“韩青天”,以此来彰显自己“亲民爱民”的形象。他审理案件时,往往凭着个人直觉和好恶来作出裁决,而不容忍任何异议。他常常自豪地说:“我一张嘴就是法律!”
韩复榘审案的时间很固定,通常在每周的周三、周六和周日上午进行,而地点多设在省政府大堂的中央。审案时,四扇屏风被放置在正中间,前方则摆放了两层的高台。韩复榘通常站在第二层的高台上,俯视台下的案件。审判时,韩复榘两侧会有两位法官持案站立,而他的前方则是一队荷枪实弹的执法队伍,地面上则摆放着一捆绳子和几根军棍,场面颇为严肃。
展开剩余78%一旦审讯开始,军法处的处长便站到韩复榘旁边,大声朗读犯人的罪行。宣读完毕,韩复榘会闭目沉思,右手缓缓摸向额头,似乎是在感应命运的走向。如果他将手轻轻一挥向右侧,则意味着释放犯人;若他把手一摆向左,则是决定此人罪大恶极,必须立刻枪毙。
每次审判结束后,韩复榘都会询问身边的人:“我审得如何?”而他的下属们则总是恭维道:“主席审得好。”
有一次,韩复榘同时审理两起案件,一个是偷鸡的,另一个是偷牛的。他首先对偷牛的犯人说:“这牛静悄悄的,连叫都不叫,你偷了它也没什么大错,放了吧!”周围的老百姓听了都吃了一惊,心想,既然偷牛的能无罪释放,那偷鸡的肯定也能逃脱惩罚。没想到,韩复榘对偷鸡的犯人却怒不可遏:“你这小子胆子真大,鸡一抓就嘎嘎叫,你居然敢偷它,真是胆大包天,枪毙!”于是,偷鸡者就这样被当场枪决。
另有一回发生在一个周六的早晨,山东省政府的参议、民主人士沙千里派来了一位名叫“小道”的勤务员去省政府送信。送完信后,小道好奇地来到了审案厅,想看看韩复榘是如何判案的,结果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地挤进了犯人的队伍里。当审讯完毕,执法队误以为小道也是犯人之一,准备把他绑走。小道急得大喊:“为什么绑我?”韩复榘则大喝一声:“枪毙你!”小道连忙解释说自己是送信的,但韩复榘误听成了“小盗”,以为他是为土匪送信,便愤怒地命令将其处决。
最终,沙千里发现小道失踪后,拨打了电话询问韩复榘,才得知误杀了小道。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韩复榘最终赔偿了死者家属1000元,但这个冤死事件也成了当时的笑谈。
虽然韩复榘的审案方式常被认为荒唐,但也有一些令人大为称奇的“巧断”案例。韩复榘喜欢“微服私访”,一次他乔装打扮成一名穷困的商人,前往济南东部的一个乡村集市。在集市上,一位老妇人正卖着一只老母鸡,这只鸡在跳跃中意外飞入了旁边的布店里。老妇人心急如焚,追进去找到鸡,却被布店掌柜指责是她丢的鸡。布店门外一名豆腐摊老板也出面作证,说鸡确实是掌柜买的。面对众多证据,老妇人无奈地坐地哭泣。
韩复榘观察了整个过程后,走过去问老妇人:“您今天早上喂鸡吃了什么?”老妇人回答:“红高粱。”再问掌柜,掌柜却说:“我喂的是谷子。”韩复榘拿出几块大洋,放在柜台上说:“不管这只鸡是谁的,我买了。”然后他掏出刀子,迅速划开鸡脖子,鸡身内流出的竟是红高粱。韩复榘目光如刀,严厉质问掌柜:“你说这鸡到底是谁的?”掌柜不敢反驳,马上被带走。韩复榘还用麻汁惩罚了那个卖豆腐的作伪证的人。就这样,韩复榘以独特的方式伸张了正义。
此外,韩复榘在处理公务时也十分严格。曾经,省府税务局的一名文书郭浚瑜因迟到而被韩复榘训斥。郭浚瑜解释说,昨晚因为在剧院看戏时丢失了派克钢笔,整晚忙着寻找,所以才迟到。韩复榘不满,立即命令警察局长查找失物,并要求三天内破案。三天后,案件未能侦破,韩复榘亲自出马,化装查访旧货铺,最终通过一番调查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钢笔。然而,买主竟然开价过高,王相坊更是逃跑,韩复榘对他进行通缉,最后通过一场巧妙的“通缉”让王相坊落网,虽然案件并未彻底解决,但韩复榘仍为郭浚瑜补偿了损失。
纵观韩复榘的断案经历,他的审判方式常常带有极大的个人色彩,既荒唐又粗鲁,因其出身军阀,缺乏法律意识,因此经常以自己的判断为准则。然而,这也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配资-配资炒股平台找加杠网-配资公司官网首页-按月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